• ipv6
当前位置:尊龙凯时网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重大决策预公开

发布时间:2024-05-28 15:03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650x/2024-00026
发文日期
2024-05-28
公开日期
2024-05-2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
公开形式
公示栏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团体,面向公务员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主题
公安、安全、司法--其他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保护,生态文明,污染,大气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工作方案》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无锡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方案

  (草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环综合〔2022〕42号)和《江苏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苏环发〔2023〕1号),根据生态环境部《并于印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任务清单的函》(综合函〔2024〕1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更加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深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奋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无锡样板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原则

  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减排量、扩容(汇)量、控增量、调总量、提质量、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应用为导向,以减排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以开源为根本,以协同为手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工作。

  强化源头防控。紧盯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主要源头,突出主要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强化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突出创新示范。坚持先行先试,实施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环太湖减污降碳探索、环保产业集聚发展等创新示范,打造特色典型做法,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减污降碳协同现实路径。

  注重机制创新。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和统计、监测、监管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基础能力和市场机制,一体推进减污降碳,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有力支撑减污降碳目标任务实施落地。

  (三)主要目标

  到2024年,初步搭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模式路径和政策举措,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到2025年,基本建成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年度评价,碳排放强度下降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协同推进成效初显,减污降碳协同度持续提高。

  到2026年,建成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年度评价,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模式路径和政策举措,碳排放强度下降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减污降碳协同度达到同类型城市领先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探索传统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模式

  严禁钢铁行业新增产能,实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与节能降耗协同管理,到2024年,1家长流程钢铁企业退出钢铁产能;到2025年,1家长流程钢铁和2家短流程钢铁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以下均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实施印染行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江阴市和惠山区为重点,实施“三品”行动、产业集聚、创新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发展五大工程,打造“10 15”的总体空间布局(10个印染集聚区,15家优质企业作为保留提升点),到2025年,实现全市印染企业废水排放总量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35%。〔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026年前完成水泥生产企业(不含矿山)和独立粉磨站(含生产特种水泥、协同处置固废的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宜兴市为重点,推动水泥行业在压减整合过程中实施绿色化和低碳化改造,并协同建设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能力,到2025年,熟料产能由780万吨/年减至600万吨/年,新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20万吨/年。〔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实施农药化肥减施增效行动,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到2025年,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3%和2.5%。〔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5 年前完成滆湖宜兴地区约1.2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将改造要求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利用现有沟、渠塘或河滨等,建设肥水收集池(塘)、生态调蓄塘、生态拦截沟渠及再利用设施等,提升对农田排水中污染物的拦截净化及循环利用水平,到2025年,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实施粪污综合利用,鼓励引导养殖场户采取粪肥还田、商品有机肥等利用方式,深入推进畜禽粪污就近利用、当地消纳,科学评估区域消纳容量,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强化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推进宜兴市渔业养殖综合治理和集约化管理,开展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试点示范。〔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

  (三)打造环太湖减污降碳协同示范模式

  实施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1 9”行动方案,以减磷控氮为目标加强13条主要入湖河流综合治理、蠡湖及周边32条支浜水环境深度治理,以湖西为重点区域统筹实施退圩还湖、环湖湿地修复、湖口生态拦截等工程,以监测预警为支撑完善湖体巡查、人工巡视、低空巡飞、卫星遥感“水陆空天”四位一体监控预警网络,持续保障太湖安全度夏。〔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宜兴龙池山、滨湖长广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到2025年,高标准完成2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加快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每年梳理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不少于15 个,每年至少完成2 个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建设。〔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高水平建成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构建协同收运、协同处理体系,建成市政污泥-藻泥-餐厨垃圾-其他有机废弃物-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协同耦合循环利用的示范园区。〔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国联集团〕打造环太湖“零碳”、“低碳”发展载体,高水平规划建设新吴区零碳科技产业园、无锡经开区中瑞低碳生态城。〔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

  (四)建立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模式

  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重点加快京杭大运河及相关骨干航道、江阴港口通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提高铁路、水运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例。〔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实施“绿色车轮行动”,淘汰高排放机动车辆,推广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绿色全电工地”试点,推进全电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渣土车试点应用,严格落实各项抑尘措施,打造环保示范工地。〔责任部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加快航道新能源服务站建设,因地制宜在京杭运河等沿线布局建设电能、天然气和氢能服务站,提升港口和船舶岸电及清洁能源使用率。〔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持续提升机场机位的岸电设施配置率和岸电使用量。〔责任部门:无锡苏南国际机场〕推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创建,2025年前培育1-2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区,力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占比达20%。〔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城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开展省级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构建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生态绿色交通体系,到2026年,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

  (五)推进水污染治理协同增效

  开展废水“近零排放”改造,推动废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工业节水技术,探索在电子信息等高耗水行业建设一批节水型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开展雨水等非常规水源集蓄利用。〔责任部门: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强化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鼓励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效水力输送、混合搅拌和鼓风曝气装置等高效低能耗设备,推广污水处理厂污泥沼气热电联产及水源热泵等热能利用技术。〔责任部门:市市政园林局〕创新污水厂尾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实施北尖公园净水厂工程,打造集“污水处理—生态湿地—临水公园”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式污水厂。〔责任部门:市市政园林局〕

  (六)推动土壤污染绿色低碳修复

  大力推进梁溪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研发并推广绿色生态耦合修复模式和修复技术,针对土壤中特定污染物进行定向去除,采用砖窑/陶粒窑资源化方式修复重金属及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原位/异位热脱附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引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提升土壤治理二次污染防治水平,创新运用智能化高空喷雾系统、无人机异味管控、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等措施,强化土壤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控。〔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提升土壤信息化水平,创新污染土壤“电子联单”制度,建设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过程监管平台、土壤污染修复全过程监管平台,筑牢污染土壤运输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实现污染土壤修复全过程可追溯。〔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

  (七)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立足无锡市环保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优势,以江阴市、宜兴市、新吴区为核心,依托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机械装备产业园、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新吴区国家高新区等核心载体,以及江苏省环保技术创新中心、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所等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以高端环保装备、高端节能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及装备为核心的现代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体系,打造产品品类齐全、产地品牌优势显著的“一站式”节能环保设备及服务创新基地,建设国内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突破17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以宜兴环保科技产业园区为重点,推进水处理装备制造业低碳发展,研制高效节能水处理装备核心效能指标及检测技术体系,并建立针对水处理成套装备标准化制造信息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平台,进行装备标准化生产工业示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八)建设一批重点领域协同创新标杆项目

  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项目,完成兴澄钢铁等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高标准建成周庄等印染园区,打造全国首家工业废水资源概念厂,建成并正式投运活性炭再生“绿岛”,建成一批高端膜材料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和工业流程再造的研究及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环保集团〕充分利用无锡市低碳信息平台等监测网络平台,做好碳污排放监测管理,开展碳排放在线监测计量技术研究。〔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环保集团〕依托市环保集团组建太湖研究院,围绕太湖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领域,推进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研发应用。〔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环保集团〕

  (九)形成一批重点行业协同治理工艺和技术清单

  推动制定减污降碳相关指导目录,制定环保产业链图谱和招商指导目录,鼓励参考《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南(2019版)》加快使用先进工艺设备,发布一批产业园区环境准入管理办法。〔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南及地方标准,探索发布《有机废气燃烧法治理设备运行管理及检查规范》《涉vocs排放企业活性炭吸附系统标准化指南》《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指南》等技术指南,出台《无锡市涉vocs企业活性炭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办法》,推动大气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制定《再生硫酸铵》《再生异丙醇》《再生氟化氢铵》《再生nmp》《再生pm》等团体标准,推动固废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构建土壤修复在核算方法、能耗强度、生态指标、城乡规划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探索建立无锡市土壤低碳修复地方技术标准,推动土壤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环保集团〕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无锡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详见附件3)。〔责任部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好工作落实,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每年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建立定期调度、评估和考核制度,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条块联动工作格局。〔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的综合评价考核机制,从重点领域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排量、减排比例、企业减污降碳治理技术和协同度等角度构建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协同度评价结果纳入到无锡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实践。〔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委组织部〕深化“碳普惠制”建设,探索形成具有减污降碳深度融合特征的城市管理机制。〔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

  (二)加强协同引导

  建立无锡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项目库,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创新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担保、绿色基金等金融政策,推行“环基贷”项目贷款,推广eod等开发模式,并融入减污降碳协同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全面推进宜兴环科园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加快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拓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建设项目融资渠道。〔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三)突出科技引领

  建设无锡市“数字太湖”智慧感知平台,推进总磷、污水、蓝藻水华等热力图“多图合一”,动态掌握、分类治理太湖全流域主要污染物,打通太湖无锡流域协同监测信息链,不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依托无锡市节能环保产业联盟,建立节能环保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联合体,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产业链协同攻关,加快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科技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及转化应用。〔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环保集团〕培育协同减排的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城镇污水低碳资源化、有机废弃物低碳资源化处置、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技术验证中心,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强化用地保障

  超前谋划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绿岛”项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深入开展以“亩均效益论英雄”的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通过在项目扶持、土地供给、排污、用电、用水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集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加强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广泛开展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减污降碳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减污降碳工作成效、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形成浓厚氛围。〔责任部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向全社会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提高环境决策公众参与度。〔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

网站地图|联系尊龙凯时网址

无锡市司法局尊龙凯时网址的版权所有 无锡市司法局主办

    网站标识码:3202000058

网站地图